期刊简介
《中国实验诊断学》于1997年创刊,现为月刊,刊号为ISSN1007-4287,CN22-1257/R。为国家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共同主办,公开发行的全国性临床实验诊断学和检验医学学术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并于2002年成为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宗旨是促进临床实验诊断学和临床检验学术交流和发展,评价实验检查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帮助临床各科医师提高应用临床检验和实验诊断学的分析能力、理论水平、教学和科研素质。本着面向全国,面向实用,发展学科,跟踪学科发展前沿,传播新技术、新方法、新观念,紧密与临床联系,突出临床诊断特点,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提倡科学求实、学术道德和精神文明,依国家出版法规办好本杂志。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428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2-1257/R
邮发代号: 12-172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吉林
出版地区 吉林
订购价格 240.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国际刊号:1007-4287
- 国内刊号:22-1257/R
- 出版周期:月刊
-
APC、P53基因突变与内镜下早期大肠癌分型的关系
目的探讨内镜下早期大肠癌的分型与APC、P53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应用PCR-SSCP方法对本院内镜下及病理诊断的54例早期大肠癌患者的APC及P53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并对内镜下的不同形态大肠早期癌分组进行比较.结果隆起型(Ⅰ型)和表面隆起型(Ⅱa型)组与表面平坦型(Ⅱb型)、表面凹陷型(Ⅱc型)、还有混合型(Ⅱa+Ⅱc和Ⅱc+Ⅱa型)组进行比较,APC基因的突变率明显增高,存在显著差异(P<0.......
作者:张斌;吴晓冬;李长锋;杨蕾;李丹丹;张德恒 刊期: 2005- 02
-
乳腺癌P53、CA153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乳腺癌P53、CA153表达与肿瘤分化、浸润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化法(IHC)及血清放射免疫分析法(IRMA),检测P53、CA153在63例乳腺癌及25例乳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63例乳腺癌中P53和CA153阳性率分别为33.3%和49.2%,CA153血清含量为38.3±29.3U/ml,均明显高于良性对照组(P<0.01);乳腺癌P53阳性率与组织学分......
作者:黄玉钿;郑曦;黄双月;吴钦穗;成辉 刊期: 2005- 02
-
血清层粘连蛋白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的关系
目的研究血清层粘连蛋白(Laminin,LN)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手术和放疗两种治疗方法对血清层粘连蛋白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方法测定11例健康妇女和62例宫颈病变患者血清LN含量.结果CINⅠ-Ⅱ级病人血清LN值与正常健康妇女血清LN值无显著差异(P>0.10);CINⅢ级病......
作者:程娇影;崔满华;王进达 刊期: 2005- 02
-
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前、术后血清AFP数值变化
目的评估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AFP数值变化在介入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意义.方法136例Child-PughA级HCC患者,均经导管化疗栓塞(TAC/TACE)干预.按照栓塞剂用量进行分组;分别于术前3天、术后3天、以及术后4~6周进行血样采集;采用放免方法对样本血样进行血清AFP数值测定.结果Child-PughAgroupHCC患者按照碘油用量分组,术后4~6周AFP数值与术前3天相比无......
作者:张海峰;杨海山;赵永生;王大伟;金仲慧 刊期: 2005- 02
-
复合型PSA与总PSA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复合型PSA(CPSA)与总PSA(TPSA)比值在前列腺癌(PCa)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测定278例患者(其中PCa63例,BPH215例)与112例正常健康体检男性的血清TPSA、CPSA水平,并计算TPSA/CPSA(C/T)比值.结果BPH组、PCa组TPSA、CPS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Ca组的血清TPSA、CPSA、C/......
作者:陈斌鸿;陈社安 刊期: 2005- 02
-
新的肿瘤相关抗原(OVA66)的研制和临床初步应用
目的制备OVA66蛋白和其抗体,探讨其检测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原核表达技术和Ni2+亲和层析法,制备纯化的OVA66蛋白,经SDS-PAGE电泳鉴定,将纯化蛋白加佐剂免疫家兔,获得抗OVA66蛋白抗血清,并应用WestemBlot测定其滴度和特异性.利用OVA66蛋白和其抗体分别建立ELISA和免疫组化法,测定正常人和肿瘤患者的血清OVA66抗体水平和肿瘤组织标本中OVA66蛋白表达量.结果获......
作者:杨振熙;李美星;尤强;陈影;张惠珍;葛海良 刊期: 2005- 02
-
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细胞CEA-mRNA RT-PCR检测的意义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的水平.方法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检测肺癌患者78例,肺部良性疾病(BLD)患者70例,健康志愿者30例外周血CEA-mRNA的水平.结果78例肺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的平均水平为(10238.4±18526.3)copies/ml,其中43例阳性、阳性率为55.1%.BLD患者外周血CEA-mRNA平均水平为(827.4±603.7)copie......
作者:李招云;毛卫华;张黎明;王乐见 刊期: 2005- 02
-
NF-κBp65、VEGF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核因子NF-κBp6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3例胶质瘤、5例正常脑组织中NF-κBp65、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检测.结果53例胶质瘤中NF-κBp65阳性表达率为56%(30/53),VEGF阳性表达率为52%(28/53),二者在正常脑组织中不表达;胶质瘤MVD值(42.14±2.06)高于正常脑组......
作者:张丽红;何旭;李一雷;李玉林 刊期: 2005- 02
-
乳腺癌中P16和P53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P16、P53蛋白的表达,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6例乳腺癌中P16、P53蛋白的表达.结果P16蛋白表达于癌细胞胞核及胞浆,其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和腋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组织学分型无关;P53蛋白表达于癌细胞胞核,其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腋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
作者:张海英;何旭;宋晓环 刊期: 2005- 02
-
端粒酶基因在胃癌前病变的表达
目的探讨端粒酶基因与胃癌前病变恶性转化的关系及其作用.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端粒酶基因hTRT在113例不同病变胃粘膜组织的表达.结果在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息肉(GP)、残胃(GR)、胃溃疡(GU)和胃癌(GC)中端粒酶hTRT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23)、26.68%(4/15)、0%(0/15)、7.69%(1/13)、14.29(3/21)和80.7......
作者:金梅;张维萍;罗元平;刘福旭 刊期: 2005- 02
动态资讯
- 1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疗进展
- 2 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真菌感染的病例分析
- 3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周围血中性粒细胞凋亡和Bcl-2基因的表达
- 4 基于模拟理念的的医学本科生临床技能培训体系探索
- 5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中的应用
- 6 精子凋亡与精子密度、活力、形态关系探讨
- 7 基因芯片对外阴尖锐湿疣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HPV亚型的检测
- 8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胸痛6h内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meta分析
- 9 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血液系统损害100例临床分析
- 10 类风湿性关节炎IL-17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 11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误诊3例
- 12 携带HIV-1vpr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的构建与鉴定
- 13 血清 PCT、CRP、WBC 检测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及对预后评估的价值
- 14 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对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血脂及心功能的影响
- 15 p53基因Msp I位点多态性与NSCLC易感性及辐射敏感性关系的研究
- 16 结肠癌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 17 超声诊断小腿深静脉血栓及鉴别诊断
- 18 尼卡地平与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
- 19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和 AST/ALT在诊断丙肝后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
- 20 新生儿血清中c-fos、c-jun表达水平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