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实验诊断学》于1997年创刊,现为月刊,刊号为ISSN1007-4287,CN22-1257/R。为国家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共同主办,公开发行的全国性临床实验诊断学和检验医学学术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并于2002年成为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宗旨是促进临床实验诊断学和临床检验学术交流和发展,评价实验检查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帮助临床各科医师提高应用临床检验和实验诊断学的分析能力、理论水平、教学和科研素质。本着面向全国,面向实用,发展学科,跟踪学科发展前沿,传播新技术、新方法、新观念,紧密与临床联系,突出临床诊断特点,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提倡科学求实、学术道德和精神文明,依国家出版法规办好本杂志。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国际刊号:1007-4287
- 国内刊号:22-125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急性脑梗死NIHSS评分与血管闭塞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胡雪峰;李娜;张世璇;张汉义
关键词:
摘要:缺血半暗带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关键,早期实现血管再通是挽救缺血半暗带的有效方法,近年来我院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探讨NIHSS评分与血管闭塞及预后的关系,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归分析我院2011年-2015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介入溶栓临床资料,共入选85例,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1].其中NIHSS评分4-9分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4-78(63.8±8.5)岁;NIHSS评分10-25分55例,男30例、女25例,年龄46-80(65.1±8.8)岁.1.2 病例选择 依据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指南,对于溶栓时间窗内患者,根据患者及家属的选择进行动脉溶栓,入选标准如下:(1)年龄18-80岁;(2)发病6-8 h以内,后循环梗死可延长至12-24 h;(3)症状持续1 h以上,NIHSS评分大于4分;(4)头部CT无新发责任病灶;头部核磁检查弥散像显示高信号,且病变部位与临床相符;(5)患者或家属理解溶栓治疗的风险和益处选择动脉溶栓.排除标准:(1)头CT显示为颅内出血或肿瘤;(2)3个月内有大面积脑梗死及心肌梗死病史;(3)1个月内有消化道或泌尿道出血病史;(4)1个月内有实质脏器活检、外科手术、内脏外伤史;(5)有出血素质者:INR≥1.7,APTT>正常值的1.5倍,血小板<10×109/L;(6)口服华法林等抗凝药,INR≥1.5,24 h内使用肝素治疗,APTT>正常值的1.5倍;(7)妊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