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实验诊断学》于1997年创刊,现为月刊,刊号为ISSN1007-4287,CN22-1257/R。为国家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共同主办,公开发行的全国性临床实验诊断学和检验医学学术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并于2002年成为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宗旨是促进临床实验诊断学和临床检验学术交流和发展,评价实验检查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帮助临床各科医师提高应用临床检验和实验诊断学的分析能力、理论水平、教学和科研素质。本着面向全国,面向实用,发展学科,跟踪学科发展前沿,传播新技术、新方法、新观念,紧密与临床联系,突出临床诊断特点,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提倡科学求实、学术道德和精神文明,依国家出版法规办好本杂志。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国际刊号:1007-4287
- 国内刊号:22-125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联合检测IMA和Hcy的临床意义
邓涛;王长翠;谢明水;祁珊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 联合检测, 临床诊治, 缺血修饰白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治疗疗效, 诊治时间, 早期诊断, 预后效果, 相关作用, 临床意义, 发病, 参考依据, 致死率, 早治疗, 早诊断, 再灌注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疾病之一,其特点是发病急骤、致残致死率高,动脉粥样硬化是其致病的主要基础[1]。研究表明 AMI 患者再灌注治疗疗效与患者发病和临床介入诊治时间具有负相关作用[2],因此对于 AMI 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临床诊治的关键所在,也是患者预后效果的重要保障,能极大提高患者的治愈效果和预后健康质量,通常定义 AMI 发作6小时以内为疾病早期。本文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联合检测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临床意义,为 AMI 疾病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报道如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