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实验诊断学》于1997年创刊,现为月刊,刊号为ISSN1007-4287,CN22-1257/R。为国家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共同主办,公开发行的全国性临床实验诊断学和检验医学学术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并于2002年成为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宗旨是促进临床实验诊断学和临床检验学术交流和发展,评价实验检查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帮助临床各科医师提高应用临床检验和实验诊断学的分析能力、理论水平、教学和科研素质。本着面向全国,面向实用,发展学科,跟踪学科发展前沿,传播新技术、新方法、新观念,紧密与临床联系,突出临床诊断特点,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提倡科学求实、学术道德和精神文明,依国家出版法规办好本杂志。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国际刊号:1007-4287
- 国内刊号:22-125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DNA甲基化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
白盈盈;朱光旭;潘兴华
关键词:
摘要: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男性第3、女性第2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占全球癌症的第4位,每年约有69.4万人死于此病[1]。在中国,CRC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现已高居男女肿瘤发病率的第5位和第4位[2]。对于早期 CRC患者,多数可以治愈,5年生存率可达90%,而对于晚期患者则不足10%[3],然而多数 CRC患者确诊时已到中晚期,早期 CRC 缺乏典型临床症状不易察觉,因此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可以降低CRC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以及提高患者生存率。目前,侵入性的结肠镜检查和粪便隐血试验(Fecal occult blood teats,FOBT)是CRC诊断的主要手段,但是 FOBT缺乏特异性,难以满足结直肠癌诊断的要求。结肠镜检查的特异性可达95%,但属于侵入性检查,并且有高风险的并发症,难以在人群中进行大规模的筛查[4],因此急需方便、准确的生物标志物应用于CRC的诊断。研究发现,在肿瘤形成过程中,表观遗传学改变可能比经典遗传学改变更早发生[5]。DNA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修饰的重要方式,与CRC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且在癌症的早期阶段就已发生,使其可能成为CRC早期诊断的新型生物标记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