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实验诊断学》于1997年创刊,现为月刊,刊号为ISSN1007-4287,CN22-1257/R。为国家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共同主办,公开发行的全国性临床实验诊断学和检验医学学术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并于2002年成为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宗旨是促进临床实验诊断学和临床检验学术交流和发展,评价实验检查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帮助临床各科医师提高应用临床检验和实验诊断学的分析能力、理论水平、教学和科研素质。本着面向全国,面向实用,发展学科,跟踪学科发展前沿,传播新技术、新方法、新观念,紧密与临床联系,突出临床诊断特点,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提倡科学求实、学术道德和精神文明,依国家出版法规办好本杂志。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428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2-1257/R

邮发代号: 12-172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吉林

出版地区 吉林

订购价格 240.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国际刊号:1007-4287
  • 国内刊号:22-125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2006年第3期文章
  • 对编写《实验诊断学》教材的建议

    1实验诊断学教学的目的引导学生将已学过的医学基础理论、实验方法、技能,逐渐与诊断疾病进行联系,使实验诊断学成为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逐步学会利用学习的实验诊断学理论,会开实验诊断学检查单、会看实验检查单、会分析实验检查结果,为学习临床课打下基础.......

    作者:孙荣武 刊期: 2006- 03

  • 关于实验诊断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

    诊断学是从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一门学科,实验诊断学是其中的一部分.随着科技和信息的高度发达,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飞速发展,必然也推动实验诊断学的发展和提高.实验诊断学内容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

    作者:谢品浩;孙建;周卫红;王宪;翟力新;吴毓麟 刊期: 2006- 03

  • 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实践中的矛盾与思考

    实验诊断(laboratorydiagnosis)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1].实验诊断学教学是临床医学诊断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作者:王忠永;陈晓东 刊期: 2006- 03

  • 疾病的实验诊断与分析课程的设置与评估

    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与遗传学等基础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与相互渗透,检验医学的内容变得更丰富和全面,先进的检验科学技术和实验仪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临床医学提供更准确的实验诊断依据.无容置疑,检验医学目前已发展成为一门高度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邵华;李艳;李从荣 刊期: 2006- 03

  • 检验体系的发展,促使实验诊断教学的改革

    20世纪末是IT领域飞跃发展的时期,21世纪初是生物科学突飞猛进的时期,这两股东风,使实验诊断面临了从未有过的快速发展.这一发展影响着对医学生的桥梁课实验诊断学的教学.......

    作者:康熙雄 刊期: 2006- 03

  • 必须明确实验诊断学定位

    本文通过实验诊断学溯源、实验诊断学现状与展望、实验诊断学的作用、实验诊断学与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等四个问题的论述,讨论了实验诊断学的定位问题.认为,实验诊断学是一门建立在基础医学之上,又以检验医学为基础眼务于临床,与各学科各专业多方关联,与临床医学相互依赖、不可分割且不可相互替代的,有发展潜力和发展前途,至关重要的独立学科.提出,必须清楚地明确实验诊断学定位,教好、学好和用好实验诊断学十分重要......

    作者:张丽霞 刊期: 2006- 03

  • 实验诊断学教学的想法与实践

    在实验诊断学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上好这门课程有着一定的畏难情绪和不重视的想法,实验诊断课内容丰富,涉及面十分广泛,每一个个试验内容分散,特异性试验少,非特异性试验众多,使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增加了难度,通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刘兰平;姜朝新 刊期: 2006- 03